背景
为弘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
影响
该意见体现了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重的原则,守信者将获得更多实惠,失信者将寸步难行。这将形成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使得个人诚信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精神层面,更多地注重诚信规则、法理和实践方面。
内容
一、总体要求
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个人诚信教育
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
三、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职业人群,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收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
四、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
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征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修复机制。
五、规范推进个人诚信信息共享使用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查机制。
六、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将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鼓励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严重失信记录,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各级人民政府掌握的个人严重失信信息,推动形成市场性、社会约束和惩戒。
七、强化保障措施
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对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应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要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人及落实到人。
>>法规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30/content_5154830.htm